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從頭到腳說健康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醫療保健-中醫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黃帝內經養生智慧2—從頭到腳說健康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掌握不生病的智慧 解讀神妙中醫養生
很多人並不是死於疾病
而是死於不運動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改變習慣才是健康關鍵
參悟大道至簡、真切實用的養生智慧
人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深刻的認知,雖然不一定要明醫理、明藥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講《從頭到腳說健康》無非是一種方便法門,是?磚引玉,是多少年苦心積慮學習的一次總結,是一次分享,本書獻給所有辛勤的父母、所有親人、所有熱愛生命的同修者。
神奇的老祖宗智慧
《黃帝內經》注重天人合一、陰陽平衡、順應四時、飲食宜忌等,二千多年來一直是中醫理論的基礎,更是中國人奉行的生活飲食起居大法。它不像西醫書籍總是在解析生理、病理等艱澀專業詞彙,它還幫助我們認知日常事物中的玄妙智慧,比如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陰陽調和等,說的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調養、體質、飲食、情緒等。
名家開講引領入門
初學者來看《黃帝內經》會感到艱深困難,但聆聽曲黎敏教授的精彩解讀,用現代話語來詮釋,拉近經典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每一位有心者都能跨越時代鴻溝,輕易進入浩瀚的中醫領域。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榮登誠品、法雅客、Page One排行榜
目錄
【作者序】從頭到腳,一次對生命新的閱讀
【引子】人為什麼會生病?
《左傳》—病由鬼、食、蠱所致
《黃帝內經》—病「或生於陰,或生於陽」
《傷寒論》—病為「經絡受邪,壅塞不通,外傷所致」
現代中醫—病由六淫所致
曲黎敏—病由情志不遂、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和濫服藥所致
第一章 頭部
第一節 頭髮
頭髮的功能
頭髮疾病
頭髮的養護和保健
第二節 頭部經脈循行
頭上的經脈
腦
腦部的保養
第三節 頭部疾病
頭痛
頭暈
健忘症
高血壓
中風、腦溢血、腦血栓
情志病
憂鬱症
第四節 睡眠
人為什麼要睡覺?
睡眠的問題
做夢是怎麼回事?
如何治療失眠?
第二章 五官
第一節 五官為五臟之官
鼻為肺之官
目為肝之官
口唇為脾之官
舌為心之官
耳為腎之官
五官通利則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第二節 眼睛
目為心之使
眼病
人為什麼悲傷時會哭泣?
眼睛的保養方法
第三節 鼻子
鼻祖之源
鼻子的循行經脈
鼻子常見疾病和預防
第四節 口
口水多
口熱舌乾
口苦
口臭
口甘
第五節 舌頭
舌本強,舌本痛
舌抖
咬舌
錯語
譫語
嘮叨
人為什麼嘆息?
人為什麼打哈欠?
第六節 牙
對牙齒的感悟
牙病
取穴合穀
第七節 耳朵
耳朵的經脈循行
耳鳴和耳聾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腎相交法
第八節 人活一張臉
臉上循行的經脈
面色
眉毛
顴骨
臉頰
人中
嘴唇
第三章 咽喉
咽喉要道
咽喉病
第四章 頸椎
頸椎經脈循行
頸椎養生之道—龜息法
第五章 兩臂、兩手、兩腋、兩脅和兩肩
第一節兩臂
兩臂的經脈運行
兩臂的保健方法—拍心包經
第二節 兩手
手心和五指經脈
手指的鍛鍊方法
第三節 兩腋和兩脅
兩腋
兩脅
少生氣是避免兩腋兩脅得病的最好方法
拍膽經一定不能忘了拍兩脅
第四節 兩肩
缺盆的經脈循行
肩背痛
肩部的保健和注意事項
第六章 胸腔
第一節 腠理
何為腠理?
腠理常見病
腠理養生
第二節乳房
女人為什麼長乳房?
乳房疾病
乳房保健
第三節 五臟六腑之心
心為君主之官
心臟疾病和心臟養生法
第四節 五臟六腑之肺
肺主氣,司呼吸
肺的疾病
第五節 五臟六腑之脾
脾的功能
脾病
脾的養生注意事項
營養過剩可導致疑難雜症
第六節 五臟六腑之胃
胃為後天之本
胃病
服藥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 五臟六腑之肝
肝的功能
肝病和養生保健
酒文化和肝臟保健
第八節 五臟六腑之膽
膽主生發之機
膽病
第九節 五臟六腑之腎
腎的功能
腎病和腎的保健
第十節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為什麼看病時大夫都問大小便如何?
大小腸病
大小腸養生法
蔥、薑和大蒜的妙用
第十一節 腹
腹部
腹部病
腹部養生方法
第七章 後背
力氣從哪兒來?
後背疾病
後背的養生方法
第八章 前陰
男女的不同
男性病和女性病
男性、女性生殖養護法
第九章 肛門
肛門即魄門
肛門疾病
肛門疾病常用療法
第十章 腿
腿部經脈循行
腿部疾病
腿部生活保健法
第十一章 腳
腳的經脈循行
腳的疾病
腳部養生:外國人天天洗澡,中國人天天洗腳
【附錄1】中醫治病的四種方法
1 肌膚腠理層面的治療
2 經絡層面的治療
3 五臟層面的治療
4 厥陰層面的治療
【附錄2】五行對應關係表
序
從頭到腳,一次對生命新的閱讀
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不總是超凡脫俗,而是存在於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在儒家是人際關係的盡善盡美,在道家及禪宗是取法自然,在醫家則是陰陽和諧及五行生剋之間的均衡。而所有這一切,都應融匯在人們的行為和言語中......
在中醫眼中,人不是機器,而是「內景」,生命如同一棵樹,在自然光影的明滅中,從枝枒在四季風雨的變化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根部的情況。從此,人類隱秘的氣血內臟,不再是黑暗混沌的「灰箱」,而是如詩、如畫......
從遙遠的《黃帝內經》到現代,多少年過去了,也許我們心靈對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許我們又要試圖尋找一種方式:—種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平靜自己的方式,感受生命喜悅的方式。我們重又在毫無意義的歷史的奔跑中停下腳步,仰望燦爛的星空,我們靜靜地呼吸、放鬆,放鬆我們習慣戰鬥的臂膀;放鬆我們戒備的眼睛;放鬆我們疲憊的心靈......我們坐下,就這麼坐著,等待著刮了幾千年的古老的風,再次掠過我們的面頰,我們等待新生。
生生不息,萬物和生命,順應它、尊重它、靜思它,這便是傳統醫道教給我們的虔誠。
吃錯藥小心傷身
近幾年來,養生保健的書籍蜂擁而出,有種讓人無所適從之感。今天張說該這樣,明天李說該那樣,經常有朋友拿著稀奇古怪的方子或保健方法來問我,保健方法對錯倒無大礙,不舒服了,停下就是;吃錯了藥,可是性命攸關,肺腑可不會說話,所以,這?面有幾點需要注意:
1 中醫用藥因人而異
第一,中醫用藥因人而異,幾乎沒有一個通方大家可以一起共用。中醫治病講辨症論治,同樣是感冒發燒的人,有人要用「桂枝湯」、有人要用「麻黃湯」。用錯了,就會出大問題。還可能是不同的病,比如有的人是痛經,有的人是憂鬱症,醫生卻用同一個方子來治療,這就要看醫生辨症施藥的水準。所以藥不可以亂服,一定要找到明醫理的醫生才行。
2 不要過分依賴藥品
第二,現代人有過分依賴藥品的問題。你一定要明白,藥不可能解決人的全部問題,得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我們靈魂和肉體的雙向選擇,解除病症同樣需要我們從心靈上有所感悟。
在西方,人生病了,先是看醫生,醫生治不了,就求教於哲學、心理學,一切都不行了,就去求助宗教。而在中國,只要找到一個好的中醫就行了。因為中國醫學最可貴之處就是:它涉及全方位的拯救,宇宙的大天對應著身體的小天,天地之神不可見,人體?的五臟神明卻是真實不虛的,所以佛道兩家都宣稱「即身成佛」,當下覺悟才是生命的真諦。
3 人體本身有自癒力
第三,身體的虛弱是積勞成疾,身體的健壯是積精累氣。我們把自己的身體全部交給醫生,是一種人性的軟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每個生命?都蘊涵自癒的能力,這種能力源於我們心靈的自信、樂觀和覺悟,老天給了我們那麼多,給了我們身體、父母、家庭、兒女,還給了我們糧食、書籍和友情,我們怎能輕易地放棄自己。
改變習性才是健康關鍵
我這幾年的工作,無論是講《黃帝內經》,還是依照著《黃帝內經》講「從頭到腳」,無非都是想告訴大家,人首先要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個深刻的認知,雖然不一定要明醫理、明藥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只有擺脫對生命的無知,我們才能有一種全新的生活,明白生老病死無非都是生命的常態,我們才能不過於執拗;明白「百病由心生」、「百病生於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目前虛弱的狀態,從而變得堅強有力。
說到底,中醫的偉大在於它掌握人性核心的東西,無論賢愚,人的臟腑都是一樣的。人人都有本性(臟腑就是本性),而習性、人的起心動念等使人相遠,使人遭遇不同疾病的折磨。所以,人不必一不舒服就向外求藥,要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不對的地方,能夠改變習性,才是健康的關鍵。
中國學問全是向內求
中國的學問全是向內求的學問,比如:佛學為內明、道學稱內景內丹、醫學為內經、儒學稱內業、武學提倡內功。這些學問全要求我們有悟性。這跟所學專業、出身等,沒有什麼必然聯繫。一個大字不識的人,也有可能因機緣而開悟,比如六祖慧能,這恐怕就是佛說「人人皆有佛性」的問題。
禪宗特重禪觀,不重教理,自稱教外別傳。以達摩為初祖,下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後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中唐以後,南宗成為禪宗的正統,並發展成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五家。但宋朝以後僅存曹洞、臨濟二家。
當年五祖弘忍要選衣缽傳人時,要弟子去寫一首偈以做測試,當時被認為最有資格的弟子神秀寫了一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是一個不識字的廚工,聽到有人朗誦貼在牆壁上神秀的詩偈,他當下便唸出自己做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慧能的見解是直接見性,自性就根本沒有塵埃,哪裡需要時時勤拂拭?後來弘忍把衣缽傳給六祖慧能。之後慧能弘法,將禪宗發揚光大,成為唐朝以後的佛教主流。
中醫尤其重在領悟,領悟的要點是關聯,即把天地萬物、生理心理、人類情感等,都能關聯在一起。學習傳統醫學,不僅可以瞭解關於人身體的問題,在個體修煉上更可以勇猛精進,在世間可以用來佈施慈悲。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守信念,永不放棄,大千世界自然會把真理向我們呈現。
說這些無非是因為目前我們的生活、疾病的痛苦等,都處在現行的醫療環境所不能滿足的境地,這使得我們一般人不得不靠自己的努力,來試圖解決一些問題,這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訴求和宏願。當中國古老的經絡圖掛在每一個中國人家?的時候,這何嘗不是中華文明的復興?千百年來,中醫如同流在我們中國人血液?的東西,喚醒她,就如同喚醒我們最原始、最廣袤的記憶。
當走到廣大的民眾中,看到這麼多的人關注傳統醫學,在學習傳統醫學,我內心真的非常感動,我真的為這個偉大的民族感到驕傲,當人們從冷酷無情的金錢世界轉身,當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內求的時候,世界將變得多麼美好。
世上還有很多謬誤,人生還有很多無奈,但如果我們的心靈有天堂般的陽光,我們就是天使;如果我們的心靈如病痛、如地獄般晦暗,我們就是受難者和魔鬼。所以,人要想活得好,關鍵在心態,其實每一分鐘,我們的心靈都在六道中輪迴,如何讓一切美好持續,如何改掉壞的習性,就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和目的。
講《從頭到腳說健康》無非是一種方便法門,是?磚引玉,是多少年苦心積慮學習的一次總結,是一次分享,是康鑑文化的傾力奉獻,獻給所有辛勤的父母、所有親人、所有熱愛生命的同修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612206
- 叢書系列:中醫養生誌
- 規格:平裝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